《北方文物》2007年第4期
目 次
●考古發現與研究
內蒙古翁牛特旗白廟子山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北斗七星岩畫 吳甲才 (1)
試析夏商西周文化和冀西北、京津塘地區北方青銅文化的關係 蔣剛 (5)
【關鍵字】夏商西周文化; 北方青銅文化; 文化因素
【內容提要】夏商西周文化對冀西北、京津塘地區北方青銅文化格局的變遷具有重要影響。夏文化與這個地區的北方青銅文化存在間接的聯繫;商文化向北的擴張與收縮極大地衝擊了這個地區原有的文化格局;西周文化對這個地區的文化滲透最終使得這個地區納入了中原青銅文化區。
吉林安圖縣仲坪遺址發掘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圖縣文館所 (13)
【關鍵字】仲坪遺址; 青銅時代; 渤海時期
【內容提要】2003~2004年對安圖縣仲坪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現青銅時代和渤海時期兩個時代的遺存。從青銅時代翁棺墓的結構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的器形看,均與圖們江流域青銅時代距今3000~2500年的同期遺迹、遺物形制一致,應屬同一文化類型。發掘的11座渤海時期的土壙石槨墓的結構及出土的陶器、銅器、鐵器的形制與渤海中期的同類遺迹、遺物相近,應爲渤海中期左右的墓葬。
論安岳三號墓的建築淵源 張明皓 (24)
【關鍵字】安岳三號墓; 高句麗; 建築淵源
【內容提要】本文從建築的角度,對安岳三號墓的平面佈局、建築結構與建築要素進行分析,認爲該墓以東北地區的漢墓形式爲主體,在墓葬內容上融合了諸多中原以及敦煌建築文化的風格與要素,因此可以認爲它是中國文化向東傳播的一個重要實例,也可以認爲它是早期絲綢之路向東傳播中的一個重要界標。
遼寧朝陽隋唐時期磚構墓葬形制及演變 呂學明、吳炎亮 (32)
【關鍵字】朝陽; 隋唐; 磚構墓葬; 形制; 演變
【內容提要】朝陽曾是隋唐王朝統治東北地區的邊陲重鎮,經過多年的考古工作,在這裏發現了大量隋唐時期的墓葬。這些墓葬以磚構墓爲主,形制複雜多樣,等級差別明顯,並具有一定的演變規律。本文首先總結磚構墓葬的形制,然後以紀年墓葬爲尺規分析其演變過程,最後將朝陽唐墓與中原唐墓進行了初步比較。
黑龍江省肇源縣大青山遺址調查
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黑龍江大學博物館 (40)
北方遼金遺址出土定窯平底碟初探 劉淼 (45)
【關鍵字】定窯; 平底碟; 刻花; 印花
【內容提要】平底碟是晚期定窯瓷器中的一種非常常見的器型,也是最傳統、最保守的一種器型,自北宋晚期以來直至金代,平底碟在各地不同時代的早晚均有發現,體現了一定的演變規律,這也爲我們整體上探討其發展演變提供了可能。對其進行探析,從中也可以體現同時期整個定窯器物演變上的某些線索。
阿城金代貴族墓碑的發現和考證 王久宇、王鍇 (50)
【關鍵字】金代墓碑; 完顔斡魯; 立毀年代
【內容提要】2003年冬發現于阿城市大嶺鄉的金代貴族墓碑,經初步考證,墓碑主人是金初開國功臣完顔斡魯。其立碑的時間應在金大定年間,確切的時間應不早于金大定十七年。
甯安市渤海鎮出土的清代“多壽”紋陶器殘片 陳璐 (54)
●民族史論
試析渤海大欽茂時期與唐、日之間的交往——兼論渤海朝唐聘日觀的形成 張韜 (55)
【關鍵字】渤海于唐、日的交往; 大欽茂; 朝唐聘日
【內容提要】大欽茂是渤海國第三代王。其統治時期渤海國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並積極與唐王朝及周邊國家的部族發展關係。本文試圖對大欽茂時期渤海國與唐王朝及日本交往的史實進行分析,來探求渤海“朝唐聘日”觀的形成。
王寂所著行部志中遼金美術史料舉隅 張帆 (63)
【關鍵字】《遼東行部志》; 《鴨江行部志》; 遼金美術史料; 王寂
【內容提要】金人王寂所著《遼東行部志》(1190年)和《鴨江行部志》(1191年)以其提供的生動詳實的遼金時期遼東地區的文藝、史迹資料,應得到美術史界的重視。本文試列舉兩行部志中的有關史料,從美術史的角度略爲整理分析。
論金代的緊榷制度 王德明 (69)
【關鍵字】緊榷制度; 金代; 經濟制度
【內容提要】緊榷是金代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金代的緊榷商品包括鹽、酒、曲、茶、醋、香、礬、丹、錫、鐵等10種。針對這些商品,政府成立了專門機構以加強管理,同時,通過制定法律來嚴厲打擊走私活動,以維護國家對專賣商品的壟斷權。金代通過實行緊榷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鞏固了統治基礎,對金代發展北方經濟、促進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金代質子制度探析 董四禮、王金玲 (76)
【關鍵字】質子制度; 金代
【內容提要】金代質子制度早在建國之前就已出現;金建國後,統治者爲鞏固統治,加強對各民族的控制和管轄,又大力推行了質子制度。有金一代,質子制度貫穿始終,成爲金朝歷史盛衰的見證。
●地方史志
論遼金軍樂 白光 (80)
【關鍵字】遼代; 軍樂; 陣容
【內容提要】本文較全面地歸納、分析了遼代軍樂的形成和發展;對其軍樂的陣容進行了對比和排列;並對軍樂使用的器樂,查找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出土文物進行了分析,逐件論述。
遼金元三代懿州治所考 薑念思 (85)
【關鍵字】懿州治所變遷; 遼金元; 塔營子古城
【內容提要】本文根據文獻與考古資料,認爲遼越國公主槊古公主以從嫁戶所建的頭下城懿州即今遼寧阜新塔營子古城。改爲行政州以後,懿州下轄寧昌、順安兩縣,順安就是塔營子古城,寧昌即塔營子北10公里的平安地古城。遼代末年,將懿州治從順安遷到了寧昌。金皇統三年(1143年)又將寧昌省入順安,州治也遷回了順安,此後至元代,沒有變化,懿州州治一直在塔營子古城。
試述金代黑龍江流域的鹽業 吳樹國 (90)
【關鍵字】鹽業; 金代; 黑龍江流域
【內容提要】金代的黑龍江流域食鹽生産形式多樣,肇州、烏古裏石壘部和速頻路分別爲土鹽、池鹽和海鹽産地。該區域鹽法除了保留原有的鹽稅制度外,還吸納了北宋中原地區的鹽專賣法。其中,竈戶制度、鹽引制度、官定鹽價以及劃區銷售在黑龍江流域都得到推行。在鹽務管理上,鹽場和鹽使司分級負責,以及鹽利歲額固定和鹽官分辦的管理模式在該區域亦被建立。金代將黑龍江流域與中原在行政管理上連成一體,女真族對黑龍江流域的開發經營,以及黑龍江流域與中原民族交往的加強,都推動了黑龍江流域鹽業的外延拓展和內涵提升,使金代成爲黑龍江流域鹽業發展的高潮時期。
關於《東三省政略》附圖中的光緒末年夾皮溝全境圖上、下戲臺位置的考證 于文萍 (95)
【關鍵字】 《東三省政略》附圖; 夾皮溝; 上、下戲臺
【內容提要】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至宣統元年(1909年)七月,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期間,主持編修的大型政書《東三省政略》附圖——光緒末年夾皮溝全境圖中上、下戲臺位置有誤,二者互換才爲正確的位置。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布爾什維克與馬克思主義在哈爾濱的傳播 郭淵 (100)
【關鍵字】布爾什維克; 馬克思主義; 哈爾濱
【內容提要】哈爾濱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成爲較早接觸馬克思主義的地方。由於俄國布爾什維克的積極活動和所進行的宣傳,馬克思主義通過多種渠道、多種途徑傳到了哈爾濱、並對當地革命活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書評
簡評《遼代社會史研究》 楊茂盛 (105)
●博物館學研究
著作權的保護對文物數位化工作的作用及意義 張曉悟 (107)
●譯文
韓國學者論新羅與渤海兩國之間的關係 [俄]A•A•基姆 著 楊振福 譯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