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古史研究》(Medieval China Study)第1期至第8期(2002~2008年)總目次
第1-8期(2002-2008) 各期目次
第一期(2002年9月)
廖伯源 漢初縣吏之秩階及其任命 – 張家山漢簡研究之一
賴國賓 關於曹魏初期的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
易毅成 北魏的南進政策與國勢的消長
任育才 世界最早的現代大學之建置
桂齊遜 唐律「更犯」之研究 – 兼論其與「累犯」、「數罪併罰」之關係
雷家驥 武則天外家及其生母的名諱
趙雨樂 武韋時期的巫術與政治
李志賢 從<均節賦稅桖百姓六條>評陸贄反對兩稅法之立論
蔣武雄 宋遼外交中的詩歌交往
王明蓀 遼代政區之建置與移民築城
第二期(2003年4月)
廖伯源 論漢末「兵為將有」之形成
李昭毅 從西晉選舉問題看九品官人法的精神轉變
劉屹 寇謙之與南方道教的關係
王怡辰 東魏統治集團的婚媾關係 – 以高氏和元氏為中心
雷家驥 從政局與戰略論唐初十二軍之興廢
楊富學、杜斗城 洛陽出土的幾通唐代安定胡氏墓志
趙雨樂 從藩婦到后妃:唐宋變革期宮廷權力的考察
何世同 中國中古時期游牧民族劫掠作戰研究
甯慧如 談陳寅恪與錢穆 – 兼談其對中古學術史的幾點看法
王明蓀 遼代上京中京之城市形態
第三期(2004年3月)
李紀祥 《太史公書》由「子」之「史」考
阮忠仁 北魏孝文帝限建洛陽佛寺之原因
易毅成 南北朝統一的契機與軌跡
雷家驥 唐初十二軍及其主帥雜考論
桂齊遜 唐律關於「正當防衛」相關規範試析 – 兼論宋元明清時代之變革
甯慧如 《大唐新語》中選舉相關資料試析
何世同 戰場骨牌效應研究 – 以中國中古時期著名戰爭為例
第四期、第五期合刊本(2005年12月)
「中國中古史兩岸學術研討會 – 制度研究新取向的探索」
傅榮珂 秦律象刑制度考述
廖伯源 《秦漢使者考論》述略
阮忠仁 北魏道武帝天賜二年西郊祀天制度新釋
周少川 魏晉南北朝的圖書編纂出版機構及職能
雷家驥 元從禁軍之建置發展以及兵源問題
桂齊遜 唐律與現行法關於「緊急避難行為」規定之比較研究
王明蓀 宋代之安南(交阯)記述及其朝貢關係
林煌達 宋代縣丞
楊宇勛 宋人自殺方式與地點
吳懷祺 《文獻通考》:古代典制體史書的發展 – 兼談制度史研究的若干問題
張建俅 煙台開港始末(1858-1862)
第六期(2006年12月)
劉屹 五、六世紀之交關中道教的特點 – 以「姚伯多碑」為中心
馬以謹 漢末至南朝間「名」之內涵和標準的移轉
林國良 北朝俸祿制度之創制及其演變
朱振宏 隋朝中央涉外機構及其與東突厥使節往來和外交禮儀
桂齊遜 傳世文獻所見「唐格」試析
王震邦 陳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學
李鳳圭 高麗前期的史館制度
第七期(2007年12月)
廖伯源 論漢代徙置邊疆民族於塞內之政策
林靜薇 北周興廢佛教興楊堅代周建隋之關係
雷家驥 從唐人命名取字習慣論武則天及其親戚的名字
桂齊遜 《唐律.衛禁律》沿革考
侯怡利 唐、五代時期「節文」的意義與內涵
王明蓀 兵險德固 – 論北宋之建都
第八期(2008年12月)
羅文星 從《顏氏家訓》解析顏氏的政治文化觀
雷家驥 從督軍制、都督制的發展論西魏北周之統帥權
林靜薇 關隴集團的初次質變
朱振宏 「桃花石」與「天可汗」
王明蓀 遼代城市之生活資源與戶口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