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古史研究》(Medieval China Study)徵稿啟事
本卷執行主編:朱振宏(中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一、範圍與斷限:
凡秦漢統一至北宋「元豐改革」之學術性專門論著、書評、報導等,均歡迎投稿本刊。
二、稿 約:
(一)本刊為園地公開之學術性專門刊物,每年出刊一期,歡迎隨時投稿。
1.論文以三萬字以內為原則。
2.書評研究以一萬字為原則。
3.書評與報導以五千字為原則。
(二)來稿請附中英文姓名、服務單位名稱、職稱、通訊地址、電話、傳真或E-mail,寄至(621)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中國中古史研究》編輯委員會」收。請勿一稿兩投。
(三)來稿請依本刊「撰稿格式」撰寫,並隨文附上中英文篇名;論著、研究討論請加附五個中英文關鍵詞,以及中英文摘要各約百字。中文書評請加附原作者及書名之外文原名或譯名。
(四)來稿者均送請兩位以上匿名審查人初審,及由本刊編輯委員會覆審通過後刊登。
(五)本刊以電腦排版,來稿請附磁片,並用純文字檔。亦可將稿件以電郵方式傳寄:hischc@ccu.edu.tw 。
(六)本刊不負責來稿內容之版權問題,請作者先行取得版權持有人之同意。
(七)來稿刊登後,贈送作者當期兩本,抽印本二十份,不另支付稿酬。
撰寫格式
壹、中文部分
一、各章節使用符號,依一、(一)、1、(1)⋯⋯等順序表示。
二、請用新式標點,惟書名號用《》,篇名號用< >,書名和篇名連用時,省略篇名號,如《莊子‧天下篇》,除破折號、刪節號各佔兩格外,其餘標點符號各佔一格。
三、正文請以12號字「新細明體」繕打;獨立引文,以12號字「標楷體」每行低三格繕打以區別。
四、註釋號碼請用阿拉伯數字標示,如1.2.3.⋯⋯,置於標點符號之後。註釋文字則置於每頁下方,以10號字「標楷體」繕打。
五、文後需另列引用書目,分「傳統文獻」和「近人論著」兩部分,「傳統文獻」以時代排序,「近人論著」以作者姓氏筆畫排序,外文著述以作者姓氏字母排序,同一作者有兩本(篇)以上著作時,則依著作出版先後排列。
六、來稿請附中英文摘要各百字、中英文關鍵詞五個。
※注釋及引用書目之體例,請依下列格式撰寫:
(一)引用專書:
王夢鷗,《禮記校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 年),頁102。
(二)引用論文:
1.期刊論文:
徐信義,<張炎的詞學批評>,《幼獅學誌》第14 期(1977.2),頁172-194。
2.論文集論文:
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收入氏著,《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6 年),頁121-156。
3.學位論文:
孔仲溫,<類篇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未刊本博士論文,1985 年),頁466。
(三)引用古籍:
1.古籍: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卷193,<唐紀九>,太宗貞觀四年八月戊午條,頁6028。。
宋.王溥,《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卷68,<諸府尹.興德府>,頁1191。
2.古籍影印本:
明‧郝敬,《尚書辨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 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湖北叢書本),卷3,頁2 上。
(四)引用報紙:
丁邦新,<國內漢學研究的方向和問題>,《中央日報》 (1988 年4 月2 日),第22 版。
(五)再次徵引:
1. 再次徵引時可用簡單方式處理,如: 前引王叔岷,<論校詩之難>,頁1。
2. 如果再次徵引的註,不接續,可用下列方式表示: 同註××。
貳、外文部分
一、引用專書:
Edwin O. James, Prehistoric Religion: A Study in Prehistoric Archaeology (史前宗教:史前考古學的研究)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57), p.18.
二、引用論文:
1.期刊
Richard Rudolph, “The Minatory Crossbowman in Early Chinese Tombs,”(中國早期墓葬的強弩使用者) Archives of the Chinese Art Society of America, 19(1965),pp.8-15.
2.論文集
E.G. Pulleyblank, “The Chinese and their Neighbors in Prehistoric and Early Historic Times,”(史前與早期歷史的中國人與其四鄰)in David N. Keightley,e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pp.460-463.
3.學位論文
Edwin O. James, Prehistoric Religion:A Study in Prehistoric Archaeology (史前宗教:史前考古學的研究)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h. D. dissertation ,○○○先生指導,1957 年),p.18.
4.學術討論會
Edward L.Shanghnessy,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Chariot into China,”(車子傳入中國的歷史回顧)paper presented to the ?th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New York, 198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