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陝西省周至縣發現一座漢墓」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訊,李永利報導,2007117


115日下午,周至樓觀鎮延生觀村一村民趙飛犁地時發現古墓,遂立即通知村主任並保護好現場,周至縣文管所考古人員趕到現場,成功發掘出漢代釉陶鍾、釉陶鼎、釉陶倉、陶竈、銅鏡以及五銖錢等文物10餘件,這對研究我國兩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昨天上午,當地相關部門和群衆對最先發現這座古墓並積極保護文物的村民趙飛等人冠以愛心大使美譽。 116日上午,記者來到周至縣文物管理所時,該處工作人員正在對剛剛發掘出來的漢代文物進行清理。這批文物包括釉陶鍾1件(口徑爲12.8釐米,高30釐米,腹徑27釐米,底徑13釐米)、釉陶倉1件(口徑爲4.5釐米,高26釐米、頂徑20釐米)、釉陶鼎1件(口徑14.5釐米,高18釐米,耳高5釐米,寬4.7釐米,耳距24.5釐米,蓋徑19釐米)、小陶罐4件(口徑8釐米,高14釐米,底徑8.5釐米)、銅鏡一枚(直徑爲15釐米,厚6毫米)以及16枚五銖錢。該所副所長王党周指著面前這批泥土未幹的文物興奮地對記者說,這批文物都是漢代的,其中,這枚銅鏡自身文物價值和考古價值極高,距今2000多年,其正面依然光亮,這在以往考古發掘過程中是非常少見的,其背面有花紋和30多個漢代隸體字銘文,由於時間倉促,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對銅鏡上的銘文進行詳細辨認。具體屬於西漢時期還是東漢時期,還有待進一步確定。 該所考古人員李永安說,陶鍾是一種酒器,陶鼎是用來盛裝熟肉的器皿,加上銅鏡,說明墓主爲漢代家庭經濟處於中等階層的平民。由於漢代提倡節儉,從這批出土文物分析,墓主生前處於漢代政治上相對清明的時期,由於陪葬物品中有陶倉和用來盛裝五穀的陶罐,表明當時農業非常發達,國家對農業非常重視,至於陶竈,這在漢代墓葬中是比較常見的。另外,這批文物做工非常精細,釉陶物品表面花紋粗獷流暢,表現出了漢代陶器的鮮明特徵。因而,這批文物對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具有十分高的參考價值。該墓長3.6米,高1.15米,寬96釐米,系磚砌單室墓,陪葬物品放在墓室西頭北壁一個小龕內。這些文物得以完好無損地被發掘出來,主要是當地群衆保護文物的意識非常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c85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