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魏西晉選舉制度、問題與對策之研究〉


李昭毅,碩士論文,319頁,中正大學歷史學系,2000。


雷家驥教授指導


中國皇帝制度下,穩定國家統治秩序的重大課題之一,便是社會上層菁英如何參與統治的權力分配問題。與此課題相關的領域很多,其中筆者最感興趣的便是選舉制度。漢代至清代選舉制度的發展,約略可將之劃分為三個重要的階段:兩漢的察舉制度、魏晉南北朝的九品官人法及隋唐以下的科舉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兩條界線便是九品官人法與科舉制度的出現。筆者選擇前者的理由有三:一、從時間上來判斷,九品官人法乃察舉制度向科舉制度演化的過渡時期,若欲廓清選舉制度的發展脈絡,九品官人法實為此課題的關鍵所在。二、九品官人法運作採取資格審查與除授官職分立的選舉程序,而唐朝以降禮部與吏部分掌資格考試與官職銓敘的分工作法,恐怕正源於九品官人法的運作。三、九品官人法的運作涉及入仕制度、銓選制度、考課制度、官僚等級制度等,實為研究中國古代官僚政治運作的全面性課題。基於此三理由,筆者選擇九品官人法作為本文主要研究對象。
筆者最初的問題意識,便在於九品官人法前期的精神轉變過程。此外,尚有若干主要關懷,主導著本文邏輯結構的建立。第一,九品官人法本是歷史變遷下的產物,當有其內在流變的脈絡。筆者關心點在制度本身與外在環境之交互作用下的制度變遷,但影響制度變遷的因素極其複雜,因為畢竟制度仍須仰仗人予以實踐,而人為因素即可導致流弊,更何況是其他環境因素改變所造成的影響,故探討制度變動的因果關係時,主要著眼點為制度層面因素的分析;至於非制度層面的因素,則視需要而隨時補充。第二,那該採取何種視角來進行制度層面因素的分析呢?筆者以為制度運作後常有弊端產生,國家與士大夫面對弊端當有所警覺,便會有若干修正方案或對策的提出。在弊端過重後,便有舊制度的改革,或新制度的產生,放在選舉制度的發展脈絡而言,亦是如此。故筆者嘗試透過選舉制度、問題與對策三層次的循環關係,來瞭解九品官人法的制度變動脈絡。因此,筆者所欲提出的課題是:不同政權性格下的同一選舉制度,其所扮演的功能與彰顯的精神可能有所差異,此一差異形成的脈絡究竟如何?此一脈絡可否從選舉制度、問題與對策的循環發展脈絡中予以呈現?此乃筆者本文題目命名之源由,更是全文論述之核心。
全文結構與要點如下。第二章以魏初九品官人法的成立為中心,探討九品官人法的成立過程,主題分為三節討論,第一節為基本內容與制度淵源探討,前者主要是依據魏文帝黃初元年制度成立後直至明帝時期,此一初期的實施狀況來說明,後者主要指鄉論與清議兩大淵源。第二節以曹操集團發展與漢末政局之關係為軸,探討曹操集團結構的演變,並進一步將焦點集中於曹操集團人事政策的發展,分別從集團發展、集團結構、政局演變等面向,探討人事政策之形成與發展,「唯才所宜」選舉標準的確立,以及以名實問題為核心的選舉問題。第三節結合前論與魏晉禪代前夕的政局,探討九品官人法的成立與精神要旨。第三章以魏初九品官人法實施後的選舉問題、對策與制度改革方案的落實為中心,討論九品官人法成立之後至嘉平年間以前,現實政治上所遭遇的選舉問題,及朝臣、國家的相關對策,並順此脈絡一併探討九品官人法第一次制度改革─州大中正制的成立。因此本章分為三節進行討論,第一節探討魏初選舉問題及其對策的發展脈絡,作為探討制度轉變與政局變動的基礎。第二節探討正始年間曹馬二集團之衝突,二集團的結構特質,以及高平陵政變前後政權性格之轉變。第三節探討州大中正制的成立與前述兩大面向的關係。第四章以魏末西晉以降中正評品制度的成立、運作方式與機制為中心,專就魏末西晉以後制度穩定之後的運作方式,進行細部討論。因此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承續魏初中正評品制度的發展,探討繼州大中正制成立後,制度運作健全化的最後步驟,即司徒府典選制的成立,並從中央選舉系統權力結構變動的脈絡,探討司徒府典選制的合理性。第二節討論中正評品制度運作的人事資料內容與型態。第三節探討司徒府中正系統的職權,司徒府部分包括司徒、左長史、左西曹掾屬的基本職權,選任中正的基本程序,以及中正人選的基本條件,中正部分包括三年一清定制度,清定九品的運作機制(包括清議貶品、舉寒素升品),司徒府對州郡中正職務的監督作用等,最後總論中正評品制度運作程序。第四節則針對入仕前後,鄉品與官職、官品之關係,說明中正評品制度具有資格審查與準考課兩種機制,並說明中正評品外的其他入仕途徑。第五章以魏末西晉選舉問題與對策之發展脈絡為中心,從兩種角度觀察九品官人法的精神轉變,一為非選舉制度本身,另一則是選舉問題與對策的發展脈絡。故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從清議機制在中正評品制度中的作用之質變過程、禮的法制化脈絡、官品等級序列的二層分化等三種角度,來觀察九品官人法的精神轉變。而進入西晉以後,選舉問題陸續出現,大體有二大問題,包括浮華士風與「計資定品」的問題,另有相伴而生的「清途」與「非清途」分途發展、官吏遷轉流徙頻繁之弊、官人重內官輕外官等問題。故第二節將從西晉選舉問題出發,透過「身資」與「門資」兩大因素,探討浮華士風與計資定品兩大選舉問題,藉以釐清西晉選舉問題的發展脈絡,以便從中瞭解九品官人法精神轉變的過程。而面對這些選舉問題,朝臣與國家陸續有若干對策與應對措施。在士大夫的對策方面,對於身資問題,陸續從考課制度、官制改革等方向著手,其中官制改革則以選例九等之制與九班之制的提出最具代表性。對於門資因素,主要是主張廢除中正評品制度、實施土斷,進一步恢復鄉舉里選制度。至於朝廷的對策方面,對於身資因素,則有「甲午制」的試行,對於門資因素,則有舉寒素特科的補救措施。故第三節將分別從上述方向述論之,釐清西晉選舉對策的發展脈絡,以便從中瞭解九品官人法精神轉變的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c85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