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趙敏俐等編,《中國中古文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12月,pp.938,16開,精裝,
ISBN7-80060-329-6。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中古(漢-唐)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的結集,共收入論文70餘篇,包括“從上古文學到中古文學的轉型”、“西漢帝王的漢賦觀”、“論漢大賦的娛樂功能”、“六朝僧人的文學成就”、“陶淵明政治品節的見證”、“東晉詩壇詩學批評的異動”、“諫官及其活動與中唐文學”、“論王蒙的李商隠研究及其原創性”等。橫排繁體字。


目 次


代序 開幕辭


第一章 兩漢卷


 







































































































































































































































































































從上古文學到中古文學的轉型-兼論中古文學的幾個基本屬性



李炳海





論漢代詩學的群體詩學特徵及其内部的分野



錢志熙





玫瑰還是美玉-中國中古文學翻訳中的一些問題



(美)康達維





漢高祖與西漢文學



龍文玲





從述志到抒情-漢代騷體賦和小賦的文化指向



王鳳霞





詩成何以感鬼神-漢唐《樂志》中的宗教詩學及郊廟祭歌形態研究



張樹國





西漢帝王的漢賦観



踪凡 冷衛國





漢代文人對女性色欲的體認及其在漢賦中的表現



劉淑麗





論漢大賦的娛樂功能



王傳飛





《韓詩外傳》研究



楊樹增 王培友



十一



《史記》對《左傳》預敘的承繼



舒大清



十二



論王逸《楚辭章句》的闡釋體系



趙長徵



十三



漢代至唐代班捷伃主題演變流程



(捷克)羅然



十四



李陵與李陵詩文研究史綜述



董蹻



十五



不應忘却的“漢詩一派”-重提焦延壽《易林》



陳良運





魏晉文學自覺説”反思



趙敏俐





中古文學變遷的認識-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發凡



林維民





-中古士人的一種審美觀念



范子曄





中古佛教類書編纂與傳統文學文獻主題類分



王立





魏晉遊仙、詠史、玄言詩探源



朱曉海





魏晉駢賦的文體性質及美學意義考論



王志清





釋“阮籍使氣以命詩”-《文心雕龍》識小錄之四



羅宗強





六朝僧人的文學成就



孫昌武





《文選音决》的“三”字音考



(日)狩野充德





《詩經》“六笙詩”遺説與西晉補亡“六笙詩”考



周延良



十一



謝靈運與顏延之



(日)森野繁夫



十二



陸機和陸雲



(日)佐藤利行



十三



關於陶淵明的幾個問題



(日)石川忠久



十四



陶淵明政治品節的見證-顔延之《陶徵士誄並序》箋證



鄧小軍



十五



清醒的詮釋:論陶潜《述酒》詩



田曉菲



十六



循環的創作:重觀應渠、陶潜和清貧隠士傳統



林葆玲



十七



論陶淵明亦隱亦俠的雙重人格



張學君



十八



《陶淵明集序》的寫作時間和蕭統評陶的獨異眾説、自相矛盾



胡耀震



十九



論謝靈運及其山水詩-兼論“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汪春泓



二十



玄言詩的風格特徵-虚淡簡約



胡大雷



二十一



論鄴下後期宴集活動對建安詩歌的影響



劉懐榮



二十二



論宮體詩的審美機制



歸青



二十三



東晉詩壇詩學批評的異動



王禮華



二十四



讀東晉詩札記



孫尚勇



二十五



曹植樂府歌詩入樂問題新探



向回



二十六



清商概念的三層內涵及相關的幾個問題



曾智安



二十七



魏晉宮廷《巴渝舞》表演形制探考



梁海燕



二十八



《文心雕龍.原道》與韓愈《原道》義勘議



鄧國光



二十九



王質故事在日本詩歌中的接受和影響



周以量



三十



小議六朝唐代致富譚



(日)高西成介





論《虬髯客傳》的作者、作年及政治背景



卞孝萱





唐賦中司馬相如和揚雄:唐狩獵賦論



(英)倪若誠





世界的深邃,語言的深度-論唐詩的闡釋藝術



(德)顧彬





唐絶句作法直證



施議對





唐代詩文復古分道殊歸原因探考



陳友冰





隋詩的新變與周隋文化的整合



康震 苟愛玲





初唐詩的文化選擇



林繼中





學會驚訝:對王維《罔川集》的重新思考



(美)宇文所安





李白詩歌與自由精神



葛景春





《莫相疑行》、《赤霄行》詩之作年和杜甫與同僚不合説獻疑



吳在慶



十一



論韓柳古文運動對前代文章的取舎



吳相洲



十二



諫官及其活動與中唐文學



馬自力



十三



過度修辭:李賀詩歌的藝術精神



蔣寅



十四



從科場之詩(試律詩)看《文選》對唐代科挙的影響



彭國忠



十五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代文人對隋煬帝開河功過之評説再探



李菁



十六



《劉薩訶因緣記》解讀



尚麗新



十七



論敦煌曲子詞的文學性質



湯桾



十八



中晩唐詩歌新的審美追求與詞的内在特質



董希平



十九



論五代宋初的偽典小説”



羅寧



二十



大悲観音信仰與唐代文學創作



夏廣興



二十一



唐太樂令丞的任職條件和職責考論



左漢林



二十二



論新樂府辭的入樂問題



張鈺



二十三



論近代曲辭與雑曲歌辭之異同



袁繡柏



二十四



論騷體琴歌體式結構與《楚辭》曲式因素的關系



周仕慧



二十五



論王蒙的李商隠研究及其原創性



黄世中



二十六



賴山陽的咏史詩-逆説的詠史詩



(日)頼多万



二十七



菅茶山的田園詩



(日)西原千代



附 中國中古(漢-唐)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代表名錄


編後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c85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