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佐川英治,「魏晋南北朝時代の気候変動に関する初歩的考察」


新納泉編,『時空間情報科学を用いた歴史研究の刷新』,第3


岡山大学文学部プロジェクト研究書11


(岡山:岡山大学文学部,20083月),頁21-29


 


本文隨揭載報告書惠承佐川英治先生贈送,謹致謝忱。以下略述本文要旨,以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本文主要回顧和檢討了來自歷史學和地理、氣候環境學者的研究成果。作者指出了,大致而言魏晉南北朝時代是相對乾燥的時代,因此乾旱增加、水災減少,這已為多數研究者所指出。歷史學者早已根據文獻指出,東漢以後長時間內黃河趨於穩定,是河災減少的主因。相對於此,譚其驤則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認為主要是黃河中游流域的環境變化才是黃河穩定的原因。在譚氏所作黃河活動三期之中,第三期東漢至唐以前黃河穩定的環境原因,他認為是由於遊牧民族南下而造成的黃河中流牧地化,結果使得土壤流失相對減少,此種情形一直持續到唐朝前半葉。


許多中日研究者由環境或氣候等不同方面進行分析,也都均支持譚氏的看法,使其看法幾成學界定說。不過,作者根據日本歷史環境研究者如福澤仁之等的成果及思考,認為中古黃河穩定的原因,討論的焦點不應集中在如牧地化等植被回復這一點。根據作者及其他歷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進一步來思索,可以由文獻史料中窺知,北魏遷都和陰山過度放牧、開墾、伐林而造成的植被變化有關,再加上如竺可楨指出的氣候寒冷、乾燥化等環境大變動。這些認識和見解均提示著,譚其驤的看法似有修正的餘地,此外對於氣候變化的掌握,這些都是未來研究者應注意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c85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