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齊東方,《中國細金工藝與文物.序》


 


楊小林在國家博物館科技中心從事金屬類文物的保護工作,我們多次在考古新發現、文物保護的現場接觸。後來她透露將來要寫一本書,我將信將疑。所謂信,是相信她有這個實力。所謂疑,是懷疑她能否真的寫出來,因為這是十分艱難的事情。兩年後她果真寄來了書稿,令我吃驚而感動。我曾經寫過書,深知其中甜酸苦辣,而她作為由工人轉為文物保護再到著書立說恐怕更為艱難,從書中的引文可以看出閱讀了大量龐雜的著作,寫出這本書很不容易。


 


如今書很多,不少是重複勞動,有時讀者面對大量書籍茫然失措,竟找不到需要的著作來讀,因此一部貢獻給讀者的新著有恰當的定位才是必要的。古代金銀器出土越來越多,引起了人們研究探討的熱情。這些金銀文物是反映歷史的實物材料,提供的線索有材質、制法、造型、紋樣、色彩,有時還有文字刻銘,研究需要綜合知識,但人們又很難具備如此廣博的知識結構。對於考古學家來說,最有難度的恐怕就是對材質和製造方法的探討,因為這不僅需要自然科學知識,還需要有實踐經驗。


 


楊小林曾在工廠親自製作過金銀器物,懂得各種工藝,目前又有保護文物的豐富經驗,這一知識結構,正是考古專業出身的人望塵莫及的。有關金銀工藝技術方面的著作並非沒有,可對於考古工作者來說,直接閱讀學習這類專業書籍很困難,需要有關於金銀工藝技術聯繫古代文物的橋樑式專著,由楊小林來寫這本書不僅合適,書的定位也恰當,因此決定這本書的價值所在。


 


在古代文物研究中金銀器是比較特殊的門類,千百年來一直沿襲著傳統的技法,工藝以師徒相傳的形式傳承,古今器物在製作技術上有驚人的相似,古今對照,從今看古進行探討是可能的途徑。


 


該書是以現代工藝技術為基礎介紹了金銀及合金物化性能、加工方法與檢測,這無疑是考古研究中應該瞭解的,而書中詳細介紹的各種工藝技術名稱,既有技術工作的術語,也有實踐中的“行話”,對考古研究的幫助更為直接。古代金銀器研究中經常被提到的工藝技術有錘揲、掐絲、鏨刻、鏤空、焊綴金珠、鎏金等,這些定名或來自於古代文獻,或根據現代工藝,或自行命名,人們以約定俗成的方式理解其含義,然而具體製作方法多不知其所以然。金銀工藝技術造就積累出一些術語、行話,如何與古代器物的命名對號,不僅是個學術走向規範的問題,也不光是個名稱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c85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