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出土唐李府君墓誌略考」
焦華中(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
編取自:中國文物信息網
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淮陽弦歌湖清淤工程中發現一合唐代墓誌,質地為青石,近方形,分上下兩合,長39釐米、寬37釐米、總厚16釐米。墓誌上合為盝形,頂陰刻“唐故 李府 君墓誌之銘”九個篆字,四刹陰線淺刻雲氣紋圍繞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圖案,側面刻纏枝花卉;墓誌的下合側面陰刻有開光“十二生肖”, 獸首,人身,手持笏板,線條刻劃流暢,圖像生動傳神。下合的正面陰刻有楷體文字,共24行,每行23字,現識錄墓誌全文如下,並略加考證。
“唐故忠武軍節度正十將,充陳州軍事押衙兼知客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李公鋕銘並序。
公諱字堪,隴西郡人也。曾璟授河陽軍節度押衙,充招義行營第二都先鋒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上柱國。
祖諒,傲世不仕,退祿就業。公家傳武略,門望雄名,入世匡邦,氏稱髦傑。公習先人之術,得黃公之機,釰韜之外,精業儒風,器識沖和,才惟通敏。早居吏理累著公文,當職而靜務間蒞事而材能,共齊班行推重。郡牧見知務綰極司,其身居右職,筆動珠璣、燦爛成章、擲地金聲,合議將甄遷知客務。雍雍禮皃,揖讓可觀,濟濟威儀,進退有度,作賓客之領神,為刺史之腹心。在公負幹烈之名,凡事秉忠廉之節。囗爵榮身,以祿贍家,孝不礙公,事無求私。丈拜未享,疾遭天禍,時春秋五十,以廣明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歿于陳州宛丘縣私第也!夫人姜氏,芬華自得,婦禮無虧,令洲既聞,恭謹有儀,福不延齡,早歸玄室。公有一子曰樂,効當州軍事衙前兵馬使兼副知客務;有一女,適鄉貢進士朱起。後婚丁氏,無子。粵以中和二年壬寅十一月已巳二十八日祔于宛丘西南開元鄉。其瑩前望長堤,後窺廟宇,西連大道,東指郊絧。嗚呼,痛禮皃之永遠!嗟,佳聲之徒在!至孝等今,蔔兆送終,孝道盡矣!將慮原穀變移囗堽頹毀,故刻石書銘以明後時。銘曰:
神器卓囗,威姿不群,世能之任,職烈切動。
名高辭著,價重清聲,翰動雲飛,釰拔落星。
郡鄉仁風,時播奇英,傷哉書釰,永奄泉扃。
蕭蕭北邙,松檟風悲,寂寂長夜,寒月囗啼。”
據墓誌載主人李堪,隴西郡人,史書無傳,生於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卒于唐僖宗廣明二年(881年)六月,身居官宦世家,以武略傳家,其人文武全才,“精業儒風,器識沖和,才惟通敏”,“雍雍禮皃,揖讓可觀,濟濟威儀”,深得刺史的信任,委以“押衙兼知客務”,官至“檢校太子賓客”。其祖李諒,因看不慣唐晚期官場黑暗,故“退祿就業”。其妻姜氏很年青時就早他而亡,後續房丁氏在其死後兩年也已去世,其子李樂,“効當州軍事衙前兵馬使兼知客務”,其女嫁給了鄉貢進士朱起。
墓誌中反映出李堪所任官職為忠武軍節度正十將、陳州軍事押衙兼知客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等職。
“十將”又稱什將,是唐代藩鎮基層的重要將領,職級雖低,卻是行軍作戰的先鋒和整訓軍隊的軍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段文傑郭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中稱“唐諸州鋪兵每及百人,置十將一名。”志文有“武軍節度正十將” 、“公家傳武略”、“公習先人之術,得黃公之機”。筆者認為李堪身居武職,而有韜略,是一位基層軍事將領,而“十將”是他的軍職。
押衙應為李堪實授官職並兼職客務。“押衙”,唐官名,為唐後期方鎮官署內的武職僚屬,管領儀仗侍衛。 “知客”即“司客”,又稱“典客”。 客司的長官一般由節度押衙兼領,此類人物一般均言貌辯秀,知書懂禮,文武全才。《試論晚唐五代的客將、客司與客省》稱唐末馬嗣勳世因有口辯,習武藝,任副典客。知客職責是應接、引見、招待各方面的來人來使,經常同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吏打交道,凡任客職的一般都能得到升遷。墓誌就記載了李堪身為軍事押衙並兼知客務,還做到從三品的高官,更好的證實了“客司長官一般由押衙兼領”,“一般都能得到升遷”的說法。
李堪還授有“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官職,銀青光祿大夫從三品一般是散官有職無權。檢校,是官制用語,起初是代理的意思,即尚未實授其官,但已掌其職事,隋唐皆有。中唐以後,使職、外官多帶中央台省官銜,僅表示官品高下。“太子賓客”官名,為太子東宮屬官,唐代始置,《新唐書•百官志四上》記載:“太子賓客四人,正三品。掌侍從規諫,贊相禮儀,宴會則上齒。”這就說明李堪以銀青光祿大夫之銜行太子賓客之事,官至從三品,但這僅是榮譽官職。
從官銜上看,李堪本是地方上的一個軍職小官,可是後來競授從三品官職,這是因為李堪本人儀貌俱佳,口才極好,加上其身兼知客之職,使他廣交中央與地方官員,得到中央與地方官員的好評,被授以從三品的官銜。這也反映出唐代官員冗陳這一社會現象到唐末仍然存在。唐滅亡的三大原因是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官員冗陳。在李堪亡故時唐王朝的京都長安已被黃巢起義軍攻佔,而從大唐開國時就產生的官員冗陳這一社會難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加速了唐王朝的滅亡。
從墓誌中還可以窺見唐末禮法禮制,志中載“後婚丁氏,無子。粵以中和二年壬寅十一月已巳二十八日祔于宛丘西南開元鄉。”據《淮陽縣誌》記載唐時宛丘為今淮陽縣,按現在地望來看,其西南為王店,故筆者認為開元鄉可能是現在的王店鄉。從發掘地點看,李堪葬于宛丘縣,而丁氏卻葬於開元鄉,這其中便反映出自古以來的一種祔葬制度。“祔”即“祔葬”,據《禮記》記載“祔葬者不筮宅。士大夫不得祔于諸侯。祔于諸祖父之為士大夫者。其妻祔于諸祖姑。妾祔于妾祖姑。”志文中看出丁氏為後續弦,死後時只能以妾的身份祔葬于其祖姑墓葬處。
此外,志文還隱透出淮陽的建制及地形地貌方面的資訊。墓誌記載李堪為忠武軍節度正十將,他死在宛丘家中。據《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記載“忠武軍,唐置,治陳,今河南淮陽縣治”。這方墓誌出土于淮陽弦歌湖內從而有力的印證了忠武軍治陳文獻記載。李堪的墓葬位於今淮陽縣萬畝龍湖內,但唐時這裏“其瑩前望長堤,後窺廟宇,西連大道,東指郊絧”,並未形成湖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