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葉煒(Ye, Wei)著,《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The Division between Officails and Petty Officials in Medieval China)(中國古代官僚等級制度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月。平裝,大32開,273頁。ISBN9787301145593


 


本書惠蒙葉煒先生(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贈送,以下摘其書籍簡介及目次,以嚮各位朋友。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的胥吏問題,涉及官與吏、吏與役兩個方面,這與胥吏內部存在上下兩個層次相關。本書所論,爲胥吏之上層,即在各級官府中專門經辦各類文書的吏員,因此關注的重點在官與吏這一方面。中國古代,從中央機構到地方政府,各個層次的工作都需要通過行政文書整合起來,皇帝和各級官僚運用文書管理國家。如東漢王充《論衡.別通篇》所云:“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漢〕以文書御天下。”專司管理行政文書的人員在中國古代各級行政機構中是必不可少的,這些人被稱爲“吏”、“吏胥”或者“胥吏”。中國古代史上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那些在中央或地方政府中專門辦理文書、處理具體事務的“吏”與其他官員之間,産生了嚴格的行政等級差別,其升遷受到嚴格限制;此外又漸漸産生了身份差別,“吏”的身份低賤、備受歧視,吏與官之間判然有別。這就是所謂官、吏分途,歷史上或稱之爲儒、吏分途。


 


對官吏分途的現象以及對官吏分途以後“吏”之群體的研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和細緻的考證分析,探討了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問題。從文書胥吏系統的發展背景、形成進程、社會等級、道德定位、管理政策等諸層面入手,對作爲一種政府公務人員分類、分層現象的官吏分途的基本特點,及其歷史源流、演化趨勢進行了條分縷析、洞微燭幽的考察。本書主要研究了中國古代的"官吏分途"現象,特別是南北朝隋唐時期胥吏制度的發展變化。史料豐富,邏輯嚴整。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綜述
 第二節 本書的思路與篇章結構


第二章 中古胥吏制度發展的背景:隋唐官員的分類與分層制度之發展


 第一節 唐代官員分類分層制度概況


 一、舊官員分類分層方式的沒落
 二、唐代幾種新的官員分類分層方式
 三、唐代官員分類分層方式對後代的影響


 第二節 從四等官和勾檢官制度看隋唐官員分類分層制度的確立


 一、四等官制的淵源及其確立
 二、從縣主簿的變化論勾檢系統之建立


 小結


第三章 南北朝隋唐之際的官吏分途


 第一節 內在表現:南北朝隋唐之際「流外」性質的變遷


 一、梁流外七班國官、府屬在北朝和隋唐的品級變遷
 二、梁流外七班中央事務諸官在北朝和隋唐的品級變遷
 三、梁蘊位、勳位諸官在北朝和隋唐的品級變遷
 四、諸令史之由流內而流外
 五、四等官制與「流外」性質的變遷


 第二節 外在表現:從冠服制度看南北朝隋唐之際的官吏分途


 一、冠制:不通於下
 二、服制:自成系統


 小結


第四章 隋與唐前期中央文官機構文書胥吏組織系統的形成


 第一節 隋唐中央文書胥吏的構成
 
 第二節 隋朝中央文書胥吏系統的初步形成
 
 第三節 唐朝前期中央文書胥吏組織系統的發展


 小結


第五章 隋唐胥吏的個體黯淡與群體凸現


 第一節 主動性:南北朝文書胥吏職務行為的特色


 第二節 隋唐胥吏的日常工作


 第三節 被動性:唐代文書胥吏職務行為的特色


 小結


第六章 職位管理:唐代胥吏的管理特色


 第一節 唐前期職事官經濟待遇結構中的品位、職位因素


 第二節 「流外品」的職位、品位雙重意義


 第三節 職位管理與流外九品意義的淡化


 小結 


第七章 社會身份等級:唐代胥使階層的形成 


第八章 胥吏性惡說:唐代士大夫對胥吏群體的道德定位


第九章 壓制與激勵並舉:唐朝後期的胥吏管理政策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hc85123 的頭像
    phc85123

    南國島夷:古代東亞與中國中古研究

    phc85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