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磊著,《六朝士風研究》


武漢:武漢出版社,20086月第1版,394頁。ISBN9787543039025


本書惠蒙作者李磊先生(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師)於「第三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上贈送,謹致謝忱!


 


內容簡介


東漢名教之治從東漢後期開始面臨著深刻的危機,危機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士大夫無法阻止皇權“非道”,另一方面是崇尚儒家名節的統治方式導致了世風之虛僞。面對皇權“非道”,東漢士人篤信道德的力量,發動清議運動,士風由“保身懷方”重“去就之節”轉向“蹈義陵險”的“嫜直之風”。黨錮事變的結局動搖了士人的名教信念,使士人由“嫜直”而“大直若屈”。漢末士人恢復漢朝統治的努力失敗後,其名教理想幾乎完全破滅,他們開始尋求新的社會政治理想。


面對世風的虛僞與偏至,東漢士人曾有意識地加以矯正,在一部分人中出現了崇尚任率的生活態度。竹林名士繼承這個傳統,並援引《莊子》賦予其玄學意義,開創了魏晉“達”風,其外在表現形式是“不拘禮俗”。士大夫對社會政治理想以及自身處世態度的反思、踐行,二者交彙的結果是在魏晉之交出現了旨在思想革新、社會革新與政治革新的新士風——玄風。兩晉玄風的表現是:思想上崇尚玄學,行爲上崇尚放達,任官崇尚不盡職守。在朝、在野兩種玄學指導著晉代的士風。在朝玄學是道家化的儒家,在野玄學持道家立場,二者都在反傳統的方向上推進晉代士風。


 


目 次


內容提要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物件的界定
二、學術史回顧
第一章 東漢後期士風之轉變
第一節去就之節\\\到“嫜直之風”
第二節 嫜直之風的流行與演變
第三節 嫜直之風的反動之一——退身窮處
第四節 肄直之風的反動之二——對權謀的重視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漢魏之際士大夫的動向及其變化
第一節 荀或之死與士大夫匡複之志的最終破滅
第二節 新的政治環境下士大夫節義觀念和處世方式的變化
第三節 政治轉型過程中士大夫的困惑、抗爭與精神的自我解救
第四節 從太和浮華到正始玄談——新生代士人的政治動向與變革要求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魏晉達風
第一節 達風的興起與源流
東漢名教之弊與達風的源流
嵇康、阮籍思想的變化與阮籍之“達”的産生
第二節 阮籍之“達”的哲學內涵與精神實質
阮籍之“達”的哲學內涵
阮籍之“達”的精神實質
第三節 兩晉之“達”
元康之“達”的表現及其含義
東晉之“達”的特徵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在朝在野兩種玄學交互作用下的晉代士風
第一節 晉代士風的流變
第二節 引導士風的兩種玄學
第三節 士風推行的權力基礎
第四節 玄風熏染下的社會
第五節 獨立于時風之外的社會層面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晉宋之際士風的變化
第一節 晉宋之際高門士族的政治動向
義熙初年劉裕對高門士族的態度與高門士族的反應
二劉之爭與高門士族恢復門閥政治的努力
義熙八年後高門士族之倒向劉裕及其政治目標的變化
晉宋之際高門士族之爭奪權力及其自身性格的變化
小結
第二節 清談的變化
從“清遠\\\到“辯麗”——清談在宋齊間的變化
清談與文學並重——晉末宋初以來的士風趨向
清談與思想
小結
第三節仕貴遺務”之風精神內涵的變化
仕貴遺務”在晉末宋初的變化
劉宋前期皇權對待“仕貴遺務”之風的態度
經歷了朝廷干涉後士風的變化

小結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宋齊之間的士風
第一節 劉宋後期皇權擴張下的士風
劉宋後期皇權對士大夫權威的侵奪
士大夫對皇權擴張的反動及其結果
宋末的玄風
小結
第二節 王儉“風流\\\與南朝士風的轉變
王儉自比謝安
王儉之得以“風流”的原因
王儉崇儒的目的
永明弘儒與南朝士風的轉變
小結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中下層士人崛起對宋齊梁三朝士風的影響
第一節 中下層士人的社會處境及其階層性格
宋齊士族隊伍的擴大與“浮競”社會風氣的形成
交遊與中下層士族的士人生活
第二節 中下層士人的崛起
第三節 中下層士族的階層性格對梁代士風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江左士風在陳朝的延續及其終結
第一節 梁末士風與陳朝的士人政策
梁末士風
陳朝優待士人
第二節 陳朝朝廷與士人關係的變化
梁末陳初陳霸先與士人的關係及其變化
陳文帝朝廷與士人融合的完成
第三節 陳後主與陳朝士風
第四節 陳朝的滅亡與江左士風的消歇
本章小結
第九章 論北朝士風的面貌及其變化
第一節 北朝士風的基本面貌
北朝士人的特質——習經與專經之風
北朝士人的行身處世——儒者之風
北朝士人的仕宦生活——當官任事之風
第二節 孝文帝以後北朝士風的新面貌
背離經學思想的腐化風氣
代表新的文化精神的文學趣尚與玄學風範
本章小結
結論
東漢到魏晉士風的演進
南朝士風的變化
北朝士風的發展邏輯
東漢魏晉南北朝士風的歷史走向
參考文獻
後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c85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