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慧,〈從學術交涉談六朝史學的形成與延展〉(Study on the Arising and the Affecting of Historiography during Six Dynasties through Academic Interaction)


張蓓蓓教授指導


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270頁。


 


 


論文摘要:


六朝史學之大盛,歷來頗受注意。面對此一重要的學術史現象,本文關注的焦點在於:六朝史學究竟以什麼樣的面貌,確立其於當時的學術價值?同處一個時代,學術之間本當有所互涉,而六朝既處於一個各種學術俱成氣候的階段,其時整個學術環境亦煥發著一種彼此交涉、互有進退的活潑氛圍。史學在這樣的學術環境中蔚為大觀,其運會之形成,與其他三種學術的交涉互動,必是一個重要的學術因緣;這不但使其在與他種學術的交涉中益發確立其學術面貌,同時也延展其觸角而影響及於其他學術。故本文取徑「學術交涉」,意在藉由分別鉤稽史學與經學、子學及文學之互動狀況,豁顯史學之所以能卓然自立於六朝的因緣際會,此言其「形成」;同時,也觀察史學對於其它學術的影響,此言其「延展」。簡言之,本文討論以六朝史學內蘊為核心焦點,取徑學術交涉以觀其形成與延展,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六朝史學大盛現象的諸般因果。

研究方法上,本文分於二、三、四章中,討論史學與經學、子學及文學的交涉及互動。第二章談經學與史學的交涉。本章先討論經與經學的原始性質,見出經與經學的歷史意蘊。其後,則探究經史交涉在兩漢以後及晉代的進展,並結合當世的玄學風尚及政治情況,看出史學所展現的經世之用,以明史繼經起的學術大勢。第三章談子學與史學的分合轉化。本章先溯源司馬遷「成一家之言」所樹立之亦「子」亦「史」的典範,比觀六朝時人「立言不朽」心態之承襲及其轉變;同時,並討論六朝著作於子、史取徑間的變化,說明六朝時期子的滑落與史之繼起。其後,以「子不離史」與「史不離子」兩方面對立而言,更進一步探討子學與史學學術性質的複雜糾葛,並提呈史學轉承失落之子家精神的積極意義。第四章談文學與史學的互動。本章先檢討劉知幾與蕭統不同的文史區隔觀,見出文史看來混淆的界限,在不同的眼光辯證下越顯清晰。接著,以史家擅文之例證說明文之於史的關涉,又以文學作品的歷史性,說明史學觸角的延展。最後,則以史學作品為例,申論其中的文學意涵,總觀文學寄跡於史學的新發展。藉由上述的討論,本文希望能將史學的面貌在與經學、子學及文學的互動中,有什麼樣的繼承、轉化與延展,作一清楚的交代;冀能從學術交涉的角度上,嘗試提出史學何以大盛於此時,而又能輻射其學術影響的現象與原因。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6

第二章 經史交涉的漫長歷程與經衰史盛的演變大勢 ………… 10

第一節 關於經與經學原始性質的思考………………………… 12
(
) 經典的歷史性質 ………………………………………… 12
(
) 西漢經生「通經致用」的歷史意蘊 ……………………… 17
(
) 歷史性轉趨濃厚的東漢古文經學 ………………………… 23

第二節 兩漢之後經史交涉的進展…………………………………28
(
) 自後漢到三國儒學的衰微 ………………………………… 28
(
) 尹默「通諸經史」………………………………………… 32
(
) 譙周「據經考史」………………………………………… 35

第三節 兩晉時期的經史交涉及其所面對的新形勢…………… 40
(
) 譙周《古史考》的再檢視 ………………………………… 40
(
) 經史之學與玄學的頡頏 …………………………………… 43
(
) 經史之學與政治的牽繫 …………………………………… 50

第四節 南朝經史地位的變化 ………………………………… 58
(
) 士人在兩種人生路徑間的擺盪 …………………………… 58
(
) 經史與藝術的合流 ………………………………………… 60
(
) 經史與玄佛的合流 ………………………………………… 63

第五節 結語 …………………………………………………… 65

第三章 子學與史學的分合轉化 ………………………………… 67
第一節 「立言」的想望及其取徑變化 ……………………… 67
(
) 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典範意義 ……………………… 68
1
、《史記》的撰作動機與方法 ………………………………… 68
2
、《史記》為亦「子」亦「史」的一家言…………………… 74
(
) 葛洪「成一家之言」的想望 ……………………………… 79
1
、《抱朴子》以「子」成家立言……………………………… 79
2
、漢魏以來立言意識的轉變 …………………………………… 84
(
) 成家立言的取徑變化 ……………………………………… 87
1
、子的滑落 ……………………………………………………… 88
2
、史的繼起 ……………………………………………………… 93

第二節 子不離史:子書的「假事證道」之法及其流衍……… 95
(
) 先秦子家「假事證道」的風習…………………………… 97
1
、「假事證道」的開放性和證據力…………………………… 97
2
、《韓非子》中〈說林〉到〈儲說〉的形式轉進…………… 103

(
) 劉向「依興古事」引發的子、史之辨…………………… 113
1
、《列女傳》的性質與定位…………………………………… 115
2
、轉變中的史部〈列女傳〉…………………………………… 123
3
、《新序》、《說苑》的性質與定位………………………… 135
4
、轉變中的類纂式雜子書 ……………………………………… 142

第三節 史不離子:「論」體的舊範與新猷…………………… 155
(
) 子論的興起與轉變 ………………………………………… 155
(
) 史論的繼承與發展 ………………………………………… 166
(
) 荀悅、袁宏的史論 ………………………………………… 174

第四節 結語……………………………………………………… 181

第四章 文學與史學的互動……………………………………… 184

第一節 文史區隔觀及其檢討…………………………………… 185
(
) 史家論文、史之別:劉知幾《史通》…………………… 185
(
) 文家論文、史之別:蕭統《文選序》………………… 190

第二節 文才無礙著史…………………………………………… 196
(
) 史家擅文例一:袁宏……………………………………… 196
(
) 史家擅文例二:范曄……………………………………… 198


第三節 史學對文學的潛在影響………………………………… 202
(
) 左思《三都賦》的歷史性………………………………… 202
(
) 志怪、志人小說的歷史性………………………………… 206

第四節 文學寄跡於史學的新發展……………………………… 216
(
) 既「史」亦「文」的虛構傳記…………………………… 216
1
、〈桃花源記〉:一則特殊的異聞…………………………… 216
2
、〈五柳先生傳〉:一篇另類的人物別傳…………………… 228
(
) 史書中的山水描寫 ………………………………………… 233
1
謝靈運《遊名山志》………………………………………… 237
2
酈道元《水經注》…………………………………………… 245
(
) 詠史詩的詠懷內涵 ………………………………………… 251
1
、班固〈詠史詩〉……………………………………………… 252
2
、左思〈詠史詩〉……………………………………………… 254
第五節 結語……………………………………………………… 257

第五章 結論……………………………………………………… 259
(
) 經衰史盛,史繼經起……………………………………… 259
(
) 子衰史明,史以繼子……………………………………… 261
(
) 文學的歷史性與歷史的文學性…………………………… 263
(
) 學術交涉中所呈現的六朝史學面貌……………………… 264

參考文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c85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